“彩凤鸣岐”唐琴原藏镇海多年-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故事

即将亮相《国家宝藏》的

“彩凤鸣岐”唐琴原藏镇海多年

2018-01-18 10:21:39  来源:中国宁波网

  为中华第一制琴师雷威所斫

  如今,“彩凤鸣岐”唐琴就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层的古琴展厅展出。

  “彩凤鸣岐”七弦琴长124.8厘米,有效弦长116.3厘米,额宽16.3厘米,肩宽18.8厘米,尾宽12.5厘米,厚5.4厘米。此琴造型古朴、凝重,琴体浑厚,背面微凸,鹿角灰胎,从琴面漆灰剥落处看,漆灰较厚。琴背以栗壳色原漆为主,间朱漆,琴面与侧墙后加朱漆,长方形龙池凤沼,无轸池。龙池上方有“彩凤鸣岐”琴名,另有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文围绕龙池四周。龙池腹腔内有“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

  据记载,“彩凤鸣岐”系出名门,乃四川雷氏家族中最负盛名的雷威所斫。雷威被尊称为“中华第一制琴师”。传说他常在北风呼啸的大雪,先把自己灌一通,酒酣时跑到深山老林。狂风震树,他听树的发声而选良材。“彩凤鸣岐”七弦琴,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当然这也许有后人杜撰的成分。但是雷琴的音质是无可比拟的。北宋苏轼《杂书琴事》记载,他剖开家藏的雷公琴,最后发现雷公琴音好的奥妙是“其岳不容指,而弦不铣。其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溢,徘徊不去,乃有余韵,此最不传之妙。”雷氏琴声特点,据《琴苑要录·斫琴记》说:“唐代雷琴重实,声温劲而雄。雷氏之琴其声宽大复兼湿润。”欧阳修也在《六一居士诗话》说,雷琴“其声清越,如击金石”。

  范珮玲介绍说:“这张唐琴的底板采用了硬木梓木,面板则是桐木,便于演奏的声音从面板传到底板,然后再反射回面板,传递出来的声音悠远清亮。”

  穿越千年听稀音

  古琴,是中国古老的丝弦乐器,也是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流传至今已三千多年。2003年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很多人和记者一样,感兴趣的是,这张古琴现在还能弹出一曲“高山流水”吗?浙江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走进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层的“非凡的心声——非物质文化中的古琴艺术”展厅,拿起展厅内的耳机,轻点屏幕;或者点开浙博官网的“琴音欣赏”板块,就能听到那穿越千年的琴声。

  这些琴曲就是用“彩凤鸣岐”唐琴弹奏出来的,总共包括了姚公白演奏的《乌夜啼》《颐真》《古风操》,成公亮弹奏的《洞庭秋思》《沉思的旋律》《阳关三叠》,丁承运弹奏的《白雪》《平沙落雁》《流觞》《慨古吟》等10首古琴曲。

  这张2008年省博物馆专门邀请海内名家录制的古琴唱片,也是唐琴在沉寂半个世纪之后第一次发声。当时特意邀请了香港的琴弦专家黄树志来为“彩凤鸣岐”配琴弦,他用传统的真丝制造出“太古琴弦”与此配型,果然声音清亮悠越。据范佩玲回忆,当年成公亮看到这张琴时,激动不已,他说记得《琴学丛书》上有“彩凤鸣岐”的记载,书上提及的这张琴的有关内容,他都能倒背如流。

  雷威在斫琴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1300多年后,还会有人弹奏他的古琴,更不会想到,这张古琴会通过电视和网络这样的媒体而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在即将播出的《国家宝藏》中,这次“彩凤鸣岐”的“国宝守护人”会是谁呢?又会弹奏怎样的“高山流水”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