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历代画史上最“自恋”的男子?-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故事

谁是中国历代画史上最“自恋”的男子?

2018-05-18 08:05:44  来源:人民网书画

  根据张大千先生自己的说法,在各种画科中,他“最早学习的是人物,后来才改学山水。”1942年后,经历过敦煌壁画的熏陶,他个人绘画功力大增,对他人物画的服饰、人物造型与笔法,均发挥相当的提升作用。大千先生自1957年眼疾之后,极少再画工笔人物。然而眼疾时好时坏之间,仍继续发展大千在人物画方面晚期的笔墨简劲,更适合于梁楷减笔,并配合泼墨技法的一路,是他晚期的特殊人物风格之一。《乔木芳晖》是大千先生常画的题材,中年时偶一为之,至老年渐渐多画。

  所谓“乔木”,当指台湾自然奇景之阿里山千年老树。所谓“乔木芳晖”,是根据大千题画句中的末二句而来,而这“少有道气,终与俗远;乱山乔木,碧苔芳晖”四句,是大千非常喜用于题画的文词,却绝少标明其出处。原来此四句系出于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字表圣,837-908)的名著《诗品》,以人品论作为诗品的依据,将诸诗品类分作二十四品,此四句出自“超诣”这一品。其全文为:“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气,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大千先生自云:“平生好诵司空表圣诗品,往往拈来作画”,虽自道是好诵《诗品》,但是他最欣赏的境界与词句,却还是以这四句为主。其它各品,少见其引用。探此文意,属于道家思想的气息极为浓厚,旨在回归自然,不屑与俗世俗人为伍。大千所以对此情有独钟,就像中国史上许多士大夫或文人,虽遵儒家的入世思想,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往往响往老庄式的道家出世思想,这种隐伏于内心深处的意识,愈趋晚年就愈发浮现出来。大千在作此画前后这几年中,此类画境出现频率渐增,多少也反映了他晚年的心境。

张大千在八德园大画室前

  自1954年开始,张大千移居巴西,在圣保罗市郊栽花种竹,开湖造亭,兴建他的梦中桃源“八德园”。在这里张大千的精神逐渐安定下来,而巴西八德园也成了他一生中居住最久的地方。此幅作于1968年,张大千的泼彩风格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巅峰时期,平生杰构《长江万里图》、《爱痕湖》,皆为此时期的作品。这年李秋君的胞弟李祖莱造访八德园,张、李两家为世交,目前所见大千写赠祖莱者多为精品佳作。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