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京城主妇们的日常-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故事

明清京城主妇们的日常

2019-03-06 08:28:38  来源:北京晚报

明末清初画家陈字的《仕女图》

  在古代,人们并不是特别重视妇女的权益。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城市,境况不一样。从很多史料中的记载来看,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有一些“家庭主妇”的生活还是非常滋润,她们不需要做太多的家务活,想要吃饭还可以叫“外卖”。当然,这并不代表当时全体女性的生活状况,不过通过这些记载,人们能了解当时的市井生活。

  明代史弦的《旧京遗事》和清代夏仁虎的《旧京琐记》,将明清两代京城主妇们的生活做派做了对比,可知当年京城主妇们的不同凡响处,是一脉相承,她们所做不可思议之事,也绝非凭空而生。

  先说主妇做派以及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就不一般。《旧京遗事》为明末人史玄所记,上面说了诸多明代时北京人的特色,男女老幼,皆有可观。单说主妇做饭、做家务,就能让人意想不到。

  明代京城里的妇人,在家那是管老公的,书里这样描述,“家家御夫严整”,而且还“不治女红中馈”,不做针线,甚至连饭也不好好做。那干什么呢?“夫出,妇人坐火炕上煤炉边,弓足盘盘,便可竟日”。也就是说丈夫出门后,就坐在煤炉旁边,一整天什么事也不做,这可是“姑奶奶”做派呀。清代旗人的姑奶奶做派,或许在明代就已经有雏形了。而且这里还有个重要信息,明代京城就开始用煤了,还有煤炉子。根据一些史料分析,煤应是京西煤,炉子应是跟炕一体的。

  这些主妇们整天不做什么事,饭怎么办?“炉边置牛肉馍馍等诸食馔,助以果物,依食下飱(sūn)”。这就更有意思了,炉边放着肉和馍馍,它们是成品或者半成品,热一下就吃。这简直就是如今便利店的“盒饭”,只不过当时的“微波炉”是煤炉子。而且从中可以看出,明代京城的饮食,承袭了元大都遗风。不惟饮食有蒙古游牧特色,明代北京的一些服饰亦然,比如军中所戴火帽,就是承袭元旧。

  清代的京城主妇在做饭时更省事儿,《顺天府志》里是这样记载的,“民家开窗面街,炕在窗下”,临街开窗,正是为了不下炕就能吃上好吃的。怎么吃呢?“市食物者以时过,则自窗递入”。卖小吃的到饭点就来了,主妇们不用出院门,就直接隔着窗户送进来。这跟现在外卖没啥区别,只不过那时的窗口就是如今的电脑屏幕,那时还有“环绕立体”的吆喝声,这些主妇们眯瞪着就把吃饭的事解决了。

  夏仁虎在《旧京琐记》对此评价曰:“懒惰之习,亦所不免。”他又追诉道:“人家妇女,非特不操中馈,亦往往终日不下炕。”这意思是说,京城人家,妇女不光不做饭,还可以赖床,起床了也不下炕。

  当然,明清京城的妇女也并非全是“慵懒之辈”。“与阑稍弄脂粉针线,或料理行躔(chán)”。这是在明代,这里女子们还是有事儿做的,比如打扮打扮,稍微做点针线活,再就是照顾家务。清代和民国也类似,旗人有条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旗人家里的妇女也并非完全封闭。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女主人和男主人可以一起见客人,这在南方人看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