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藏品故事

明清京城主妇们的日常

2019-03-06 08:28:38  来源:北京晚报

  清代的一些贵族之家,夫妻之间还能真正做到“相敬如宾,文胜于情”,礼数虚套,两口子之间一点不少,且看人家怎么给媳妇儿过生日的。乾隆裔孙,循郡王府溥颋(tǐng),曾任度支部和农工商部尚书,每逢夫人生日,都要“恭具冠服,童仆持礼品先之。至夫人许,高唱曰:老爷来拜寿。夫人出迎,互请安道谢,肃坐进茗,寒暄而退。”真可谓礼貌甚隆,到了溥颋过生日,夫人礼亦如之,遇年节亦然。虽然这样多少有一点点奇怪,但这份尊重和敬意,放在如今,也值得不少夫妻学习。

  明清时期,如果家里没什么钱,主妇们也不会让自己显得寒碜。明代京城内,“兵民之家,内无甔(dān,坛子)石之储,而出有绫绮之服,安稳骑驴,候问亲戚,自衫襦(rú短衣)、中单(裹衣)、鞾(xuē同靴)袴皆有店家可赁”。家徒四壁,也要衣着光鲜出门,没有还可以租。而那些专门出租的,从里到外全都有。遇到有宴席盛会,就更夸张,“或有吉庆之会,妇人乘坐大轿,穿服大红蟒衣,意气奢溢”。这就不是一般讲究了。不过其实好区分,轿子边上没跟着家人丫鬟,一看可知都是租来充门面的。

  主妇们平日里如此讲究穿戴,年节就更不会放过,“都中妇人尚弦服之饰,如元旦、端午,各有纱纻(zhù)新衣,以夸其令节。”不同节日,有不同的材质款式,而且不光讲究新做,还要新潮,这跟如今的时尚界可以“无缝衔接”了。过时的衣物还可以拿去抵押换钱,再到第二年,就干脆换新的。

  明末京城所以有这样的风尚,其实还是受当时宫廷、达官贵人家等女子装束的影响,那些人本来是取悦他人的装扮,却成为市井时尚,难怪《旧京遗事》的作者史弦老夫子要大发感慨,“士女不识所由,争为东家之效,既已习惯,亦且为寻常衣服之事,不顾断尽苏州刺史之肠矣。”“断尽苏州刺史肠”是一句典故,说的是富贵人家流行“高髻云鬟宫样妆”,老百姓不管不顾地开始效仿,虽然有很多人习惯了,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却有“断肠”之感。

  清代,京城之人“喜游览,妇女尤甚”。就拿正月里说,“正月最繁,所谓六部灯也,厂甸也,火神庙、白云观也,按时必至。”灯会、庙会,士女丛集,摩肩接踵,没别的,就喜欢逛。出了正月十五了,还是闲不住,“春初则出郊外,曰看青”,到了六月里,就是参加各种香会。这些香会都在郊外,妇人们小毛驴一骑,到了还有各种“团队”提供休息饮食服务,烧香许愿外加娱乐休闲,可谓身心舒泰。“大抵四时有会,每月有会。会则摊肆纷陈,士女竞集。”总之就是闲不着。

  这些内容都是夏仁虎老先生在《旧京琐记》里讲的,对此,他在最后评价道:“谓之好游荡可,谓之升平景象亦可”。

  不惟明代,到了清代,乃至民国,作为富人云集的都城,北京城容易育出这种风气。明清时的京城市井中,家庭主妇就是有这样的小日子,坦然自若,倒也挺好。(李哲)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