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藏品估值

梅孕育着新时代的中国魂魄

2017-11-17 09:17:27  来源:人民网

  中华独有的物种和梅花文化

  在我国古代最普遍的艺术意象中,作为中华大地原生物种的是梅和菊,而保持自身基本品貌的只有梅,因为原生的菊与当今人们普遍见到的人工驯化、杂交繁衍的观赏菊,已经完全不同了。

  梅进入中国人视野,首先是在物质生活领域,20世纪70年代,在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铜鼎中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梅核,显然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经把梅当作食物了。这一点也得到了殷商时代的文献《书经说命》:“若做和羹,尔惟盐梅”的印证。梅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对象则是与最早的文学同时出现,如《诗经》:山有嘉卉,候栗候梅。所以说,中国人的“咏梅”传统与中国文学一样古老,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最古老的根系。

  从汉代起,我国开始了观赏梅的种植,后世称之为“艺梅”。到了唐代才开始有朱砂梅的品种,就是今天人们普遍看到的“红梅”。唐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韩愈、李商隐、张谓、诗僧齐己等诗人均有咏梅诗。艺梅的高峰期是宋代,南宋诗人范成大写出了世界第一部《梅谱》。正是由于对艺梅培植的兴盛,使得国人对梅花审美文化创造也迎来了高峰,并逐渐成为民族品质的一部分。《全宋诗》《全宋词》中有咏梅诗词近6000首,宋代还出现了研究梅花欣赏和咏梅诗词的专著,如张磁的(功甫)《梅品》与宋伯仁《榜花喜神谱》等。

  梅花傲霜斗雪、独放幽香的高洁品质和报春早的喜性是历代文人志士吟咏的核心。“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北朝陆凯)“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唐杜甫)“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梅花寂寞独放高格调成为一种境界:“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初林和靖)“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此花不与群花比。”(宋李清照)“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末卢梅坡)。

  梅花入画据传在公元五世纪的南北朝就开始了,最早的图像竟然是南朝宋武帝女儿的“梅花妆”(用梅花图案帖印在额头)。北宋和尚仲仁相传为“墨梅始祖”,墨梅的意象是从月光照梅花在窗户纸上所形成的影子而得得。黄庭坚是好友,黄曾题诗云:雅问华光能画梅,更乞一支洗烦恼。尽管后世定仲仁《华光梅谱》为后人托名所作,但依然是至今所指最古老的梅花画谱。宋代还有马远《梅谱》十八叶、赵孟坚《梅谱》等。工笔梅花图有宋徽宗《梅花绣眼图轴》、南宋徐禹功 《雪中梅竹图卷》。

  宋诗人范成大《范村梅谱》虽被后人断为“园艺学著作”,但其中提出的以曲为美,“疏影横斜”的审美导向,却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梅花绘画的创作。宋伯仁《梅花喜神谱》100幅各类画梅作品,并配上了自作诗,还把梅花花头、花枝做了分解说明。开了后世梅花技法书的先河。宋赵孟坚《梅谱》尽管只是两首题画诗,却提出了画墨梅传承发展的主流谱系的学说,杨补之为华光和尚入室子弟, 杨无咎的两个外甥汤叔雅、 汤叔用直接继承这一脉。这一脉就是与官梅以曲而华贵为美针锋相对的野梅-村梅派,他们同情百姓疾苦,画梅枝劲挺率直,表现出强烈的孤芳自赏的操守。王冕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