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一位国画大师如何追上毕加索-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沙龙

张大千:一位国画大师如何追上毕加索

2018-02-07 08:04:59  来源:中国网——艺术中国

  (3)张大千于国际地位的建立

  3.1 栖身海外各国举办画展

  张大千从敦煌回到中国,1945年虽然中日八年抗战结束,然而紧接的国共内战爆发以及1949年的国民党政府迁台,张大千也立即决定离开中国到印度考察并举办画展,他没想到的是这一离开虽然躲过了后来的文革,但就再也没能回到中国。1951年到香港,翌年迁居阿根廷,1953年再移居巴西建“八德园”住了十多年。1957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此后,又陆续在法国、比利时、希腊、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国、德国、英国、巴西、美国及香港等地举办画展。1969年迁居美国,1972年在三藩市举办四十年回顾展。1978年张大千移居台北双溪摩耶精舍,并与同样来到台湾的国画大师溥心畲、黄君璧三人被称作“渡海三家”。

  张大千在海外的这三十多年,正值东西方冷战时期,而张大千往来各国举办画展,不但让自己的艺术地位跨出国际,同时也提升了传统国画与东方艺术在西方乃至于全球的地位,并真正实践了东西方的交流,其中相当知名的一段就是与西方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会面。

  3.2 张大千与毕加索的会面-“东张西毕”

  1956年57岁的张大千应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乔治萨勒的邀请,偕夫人徐雯波来到巴黎举办两个画展,一个是设在罗浮宫的张大千近作展,一个是在东方博物馆举办的敦煌壁画临摹展。乔治萨勒馆长还在罗浮宫精心安排了“马蒂斯选作展”,让东西方艺术的杰出代表在巴黎来一次正面“交锋”。结果,张大千两个画展都极为成功,当时法国著名评论家与媒体皆认为:“张大千的画法变化多端,造型技术精湛,颜色时时革新,其画与西??方画风对照,惟有毕加索堪与张大千比拟…”。恰好毕加索本人当时也在附近办展,甚至有人看到毕加索本人曾低调在张大千画展里参观拍照,以张大千的性格肯定不放过这个主动交流的机会(想想之前的“南张北溥”、“南张北齐”,如果能再来个“东张西毕”…),然而询问当时留法的中国知名画家赵无极与潘玉良等友人都不太愿意牵线甚至颇为反对,一方面毕加索的心高气傲众所皆知,二方面更担心当时已经在西方造成不少轰动的张大千如果碰了钉子岂不是丢了整个东方人的面子。然而积极又江湖性格的张大千可不会这么想,转而求助于乔治萨勒馆长,结果萨尔馆长也一样摇头婉拒。没想到张大千还是不死心,干脆不假他人之手,找了翻译就直接陌生打电话过去给毕加索的秘书,前前后后还经过了一番波折,结果是毕加索真的盛情邀请张大千到他的住所会面了。

  张大千与毕加索的这场会面十分友善而热络,但过程中这两位大师细腻的互动与对话仍有许多让人思考之处。会面时正巧一位画商拿了五张毕加索的画作来请毕加索鉴定真伪,毕加索竟当场转请张大千代为鉴定,按常理一位来自完全不同文化的东方传统国画大师不太可能熟悉西方绘画,更别说要鉴定眼前这位西方顶尖大师的作品真伪,张大千知道这是毕加索存心想掂掂他的斤两,谁知道张大千随即挑出两张说是假的,毕加索表示同意且非常高兴,画商在一旁则瞠目结舌。毕加索接着拿出上百张自学中国绘画的习作并请求指正(大家没听错...毕加索已身为西方绘画的王者不够竟还暗自将学习触角伸到中国...毕加索能心高气傲凭的还是不停止学习的真本事啊!),张大千看毕加索这些习作出明显是在模仿齐白石的花鸟鱼虫但有些不伦不类,便委婉地说道:“你画的很好,但工具不对,画水墨画应该用中国的毛笔,依靠含水的多少来控制干湿浓淡而能“墨分五色”,且中国水墨画素有诗、书、画融合的特色……”并当场写下“张大千”三个大字以示范笔力的苍劲雄厚以及墨色深浅运用。

  毕加索感到叹为观止后说:“我真不明白,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艺术?”张大千听了以为翻译有误,没想到毕加索继续说:“不要说法国没有艺术,整个西方,白种人都没有艺术!”张大千只好谦虚回答:“您太客气了!”结果毕加索更加激动的说:“这个世界上有资格谈论艺术的,第一是你们中国人,第二是日本人,但日本人的艺术也来源中国。第三就是非洲黑人。除此之外,白种人有什么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和东方人非要跑到巴黎学艺术不可呢?”这些话从西方绘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毕加索嘴里讲出还真有些惊世骇俗,但我们或许可以这么看:1.毕加索是已经精通当时西方数种不同的主流绘画派别并能优游自如的大师,毕加索自认为已是王者地位所以对于西方绘画自然早已看不上 眼,反倒是他不熟悉中国与非洲等地的艺术会更让他感到兴趣,而这次与张大千的交流也可能已经让毕加索快速理解到,中国绘画是一个已经有深远文化底蕴和门槛的庞大体系;2.毕加索这席话的另一个潜台词,会不会也是在暗指那些崇拜西方而来学习绘画的中国画家们到底有没有先搞懂自家的文化与艺术呢?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毕加索的眼界格局与绘画态度,而这两位绘画大师真挚的对话与互动也就显得特别让人省思。

  毕加索兴致一来就推开其他访客而热情地邀请张大千夫妇在自家花园到处参观并拍照留念,过程中像孩子般嬉闹纯真,还送上挥笔题款“DCChang”及签名的《西班牙牧神像》作品给张大千当作纪念,后来张大千也回赠一幅精心绘制并题款签名的《墨竹图》作为回礼。这次东西方大师的会面隔天立即在媒体被大肆报导,张大千后来也因此受访不下数十次,后来也就出现了“东张西毕”这个分别代表东西方大师的称号。

  3.3 眼睛受伤而开创“泼墨山水”

  张大千60岁以前可说是一位全方位的传统国画大师,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样样精通且模仿古画的功力更是画谁像谁,后来经历敦煌壁画临摹后的张大千更是在线条、色彩、画作尺幅等方面更加进化而攀上个人绘画技巧的一个高峰。然而,将近60岁时张大千却在八德园的一次修建当中伤了眼睛,其后更受到白内障等眼疾之苦,视线变得模糊且有一眼几近失明,过去一手细腻的笔墨线条功夫几乎算是废了,怎么办?

  如果是一般人,到了那个地位与岁数,大不了就休息不画了,但已经融会贯通中国绘画又经历了东西方艺术洗礼的张大千,竟然又突围了,开创出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格的“泼墨山水”。其实在西方绘画史当中,也是从安格尔等画家讲究精细的“古典画派”演变出莫内等人较重视意象的“印象派”,乃至于后来毕加索完全变形的“立体派”与克莱恩等人完全脱离具象的“抽象表现主义”。而中国早在南宋就有梁楷画出半抽象半具象的泼墨仙人,后来明朝徐渭、清初八大山人等也都使用过类似的泼墨绘画,只是并没有在中国传统文人绘画当中另外形成一个主流,反而比较被视为异端(例如徐渭与八大山人在当时都被视为比较疯癫奇特的个性与绘画风格)。

  张大千于是重新撷取了过去中国很少使用的半抽象泼墨技法,并可能参考了敦煌壁画以及西方绘画的色彩,而应用在山水等绘画主题上,进而开创出大量运用泼墨泼彩方式呈现的“泼墨山水”风格。因此,张大千的眼睛问题反而让他因祸得福,逼着他在60岁后竟还能开创出全新的绘画道路。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