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展览热点

传播历史文化 推动街区更新

胡同博物馆 不只做“网红”

2018-11-23 09:19:58  来源:北京晚报

  是博物馆 更是社区居民会客厅

  事实上,东四胡同博物馆并非首例。早在2013年,相距不远的史家胡同博物馆便开了先河。如今,这里的参观者仍然络绎不绝。

  展厅中,130个院落的微缩景观模型鳞次栉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收音机、缝纫机、手表,七八十年代的组合式衣柜、黑白电视机、单缸洗衣机,让许多人倍感眼熟,而胡同声音小屋里,悠扬的鸽哨、自行车的铃声、抑扬顿挫的叫卖等数十种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声音,将人们拉回到那个远去的年代。

  不过,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秘书长赵幸眼中,这座博物馆的功能不仅是胡同文化展示厅,更是社区居民的会客厅和议事厅,“我们不仅要呈现历史,更要展示胡同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例如规划师跟居民一起去改造的院子,或者是艺术家和居民合力营造的花园,甚至是居民自己的口述史,这些都是‘活态’的东西,可以让更多生活在这里的人找到归属感,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中来。”

  令赵幸感到欣慰的是,公众对于博物馆的参与已经延伸到志愿服务的层面,“目前馆里的讲解员有附近的居民,也有高校教师和学生,他们都是对胡同文化真正感兴趣、有热情的人,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博物馆的存在,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作为一个了解北京历史文化和当代发展的窗口,赵幸表示,史家胡同博物馆已经积累了200多家文化合作的运营合作方,“这样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让大家聚集到了一起,都可以贡献资源和力量。”

  在西城区,类似的尝试同样在进行。从规模来看,位于琉璃厂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更加“迷你”,展厅的玻璃柜中,陈列着毛猴、兔爷、风筝等作品。院子里的白墙上,两行黑色大字“让世界了解中国非遗,让中国非遗走向世界”格外醒目。自2014年成立起,这里便成为一个“非遗”文化展示和体验的活动基地,让这座老院落重新“活起来”。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