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展览热点

传播历史文化 推动街区更新

胡同博物馆 不只做“网红”

2018-11-23 09:19:58  来源:北京晚报

  观点 公共空间形式可以更加多元

  “胡同博物馆的出现,反映的是整个北京城市更新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丁奇表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北京的胡同也经历了很多轮的改造,“在清理胡同违建时,曾经有人发现一些胡同的墙皮多达四层,有刷墙的、也有贴砖的,但过去更注重外在的视觉效果,而现在,则是由表及里、从皮到瓤的更新,更关注内在需求的满足。”

  在丁奇看来,胡同博物馆之所以受到欢迎,正是因为兼具两方面功能,“从文化传播来看,很多居民虽然在胡同里住了好多年,但未必能准确说出胡同有哪些讲究,这就需要通过胡同博物馆来传播正确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从居民生活来看,传统胡同里缺少老百姓的公共活动空间,而胡同博物馆可以充当社区会客厅,让老街坊有个坐在一起聊聊天的地方,同时发挥平台作用,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不过,基于长期以来对胡同所做的研究,丁奇认为,胡同博物馆未必适合大规模复制,公共空间的形式还可以更加多元,“比如砖塔胡同的砖读空间,就是公共的阅读空间,还有白塔寺的‘共享会客厅’,甚至是附近有情调的咖啡馆,都能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场所。”

  赵幸也提出,胡同里面的公共空间改造和提升有着无限可能,“像一些大杂院里的空地,过去由于缺乏协商机制,住户会争相占地,把很多东西堆在院子里,结果环境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后来,设计师组织居民进行一场参与式设计, 共同探讨如何分配空间、优化设计,还形成小院公约,选出小院管家,建立小院的公共维护基金,让公共空间得到有效利用。”

  “事实上,哪怕是菜市场,也有着巨大潜力。”赵幸表示,朝阳门南小街的菜市场改造中,重视艺术化的提升和文化功能的融入,在里面设置了菜市场画廊,还有菜市场的小书摊,甚至举办了艺术展览,让一个原本可能脏乱差的地方,变成居民愿意在这里停留和交往的空间。

  “归根结底,还在于做好‘加减法’。”丁奇表示,“既要通过‘减法’去掉涂脂抹粉和粗制滥造的东西,露出胡同的本来面貌,展示真正的历史和文化,又要通过‘加法’,增加老百姓的公共活动空间,满足现阶段的新需求。”(宗媛媛)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