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李津的“逃离与放逐”(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创艺之星

进藏——李津的“逃离与放逐”(组图)

2019-05-13 09:14:25  来源:北京晚报

印 记 李 津 1993年

  结束南京艺术学院的进修后,李津回到天津美术学院继续教书,这时候的他与外界并没有太多联系,只是闷在画室里思考一些绘画的基本问题,以及自身艺术语言的构建。可安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原本平静的生活不能继续,1990年,带着向表姨周思聪借的几千块钱,李津和摄影师莫毅同行,经青海翻越唐古拉山脉,第二次进藏。

  第二次进藏的李津,对西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他徜徉于广阔天地之间,有了天人合一的触感,思考变得“离天空更近”;没有了具象景物的参照,整个人都在游离,创作也就更加追求“大我”的感觉。每天除了画画,就是晒太阳、煮茶、喝青稞酒,他最爱听肖邦的钢琴曲,生活散漫而自由。

  半年后,李津的第二次进藏结束。1991年,他来到北京市西城区菠萝仓胡同39号,在一所很老的民宅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创作出一组京味儿生活主题的作品,他还在北京音乐厅画廊同好友常工做了一场画展。转过年,李津再度选择进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藏是我逃离的地方,是我摆脱生活和市井烦恼的地方”——如果说前两次进藏,李津的动机是“逃离”的话,那么第三次进藏,则是他有意的“自我放逐”。李津养了两条狗,在院子里遍植花草,画室的阳光非常充足,他还时常伴着夕阳,漫步在拉萨河畔。这年秋天,他远赴藏北无人区,搭乘去阿里拉矿砂的车奔向那曲的文部,“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他回归生活、回归日常、回归个人的体验。

  之所以选择“放逐”,是因为李津逐渐认清自己的认知终究和藏地存在差别,无法做到真正、全身心的融入;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只有与自己的文化归属保持一定距离,才有可能形成立体、客观、审慎的判断,发现一些亟待补充和完善的内容。特别是通过观察西藏本土的艺术,当地人有一种“沉甸甸的执着”,会不计工本、不厌其烦地去做同一件事,这种理想主义色彩一直影响着李津和他的创作。

1 2 3 4 共4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