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马正荣作品赏析-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界大师

美在民间——马正荣作品赏析

专访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马正荣

2017-10-19 15:55:20  来源:美术报

  将民间美术精品捐给国家

  在马正荣众多民族艺术品中,背扇却是最难收集的。因为在过去,背扇作为孩子一生一世的“护身符”,无论是制作、使用还是收藏,母亲们都充满了虔诚之心,背扇就好像联结母亲和孩子的“脐带”一样重要,他们绝不会轻易将之出卖或者送人,母亲们会剪断背扇的带子,洗净叠好珍藏起来。马正荣记得,他曾为了一个背扇整整等待3年时间,那家的母亲几经劝说才将背扇出手。

  贵州少数民族背扇,不仅造型独特,制作精良,色彩素雅,内涵丰厚,而且完美地融合了贵州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刺绣、蜡染、挑花、布贴、织锦等艺术。这些背扇不仅记录着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民俗内涵。

  在几十年时间里,马正荣跑遍了大部分的苗乡、侗寨,对当地民族文化有比较深的认识和研究,80年代后选择服饰和背扇作为重点研究和收藏。为了收集,他常常会把口袋里的钱掏光,忘掉留路费,忘掉留伙食费。“由于靠工资吃饭,我收集的只是这些民间珍品中的一部分。但这些背扇件件都是经过我反复比较,从具有代表性的背扇里,重点搜集挑选出来的。”从马正荣的话语中记者可以感受到,如果不是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他还会收藏更多的背扇。

  在搜集的过程中,马正荣从西南民族人口众多、分支复杂,地理分布广阔、各区域的工艺特色、风俗礼仪、文化背景差异巨大的事实出发,对背扇进行了相应的详细鉴别和解读。2012年,“‘爱的彩虹’马正荣马俐捐赠西南少数民族背扇服饰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马正荣和马俐父女,展出了他们多年收集的各民族背扇170件,精美服装30套,并向中国美术馆赠予展品作为永久收藏。

  此外,通过自己的收藏研究,马正荣陆续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的论文和著作。从1959年发表《丹寨蜡染——贵州兄弟民族中的一枝花》开始,马正荣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数十篇专业论著,1980年个人专著《贵州苗族蜡染图案》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作为贵州省第一本苗族蜡染图案专著,该书是马正荣1953年至1979年在极其艰苦的创作条件下,用手中的画笔在村寨、在乡场、在民居一笔一画勾勒而成,该书出版后很长一段时间被各艺术院校作为工艺美术专业教材使用。1981年日本美乃美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日文版,之后出版的《贵州蜡染》《贵州苗族刺绣图案》《贵州织锈》《贵州苗族蜡染图案》《丹寨蜡染》《贵州少数民族背扇》等数十部作品也对贵州民族民间艺术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鸣谢马俐为本次采访提供的帮助)

  新闻链接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背扇:是用以背负孩子的“襁褓”,俗称“背儿带”,是贵州少数民族劳动妇女重要的生活用品,制作工艺复杂,技法有刺绣、挑花、蜡染、织锦、布贴等。由于贵州各民族居住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背扇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不尽相同,因而形成了风格各异、多姿多彩的背扇艺术。

1 2 3 4 共4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