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业界名家

从一名专职画家到院长,王明明在北京画院坚守40年

他在求变的洪流中留住传统(组图)

2018-12-14 08:38:01  来源:北京日报

1985年王明明在家中作画。

  走向世界 努力将齐白石作品带到远方

  担任画院院长后,也有单位想把王明明调往别处,但他不愿意。问他为什么,他淡定地答道“我们家老爷子太厉害了”。他口中的“老爷子”,正是齐白石。

  齐白石是1957年北京画院成立时的首任名誉院长。他留在北京画院的2000多件(册)作品和文献资料,便是画院的镇院之宝。王明明认为,一个有传承的单位和一个没有传承、没有底蕴的单位不一样,北京画院最大的优势就是几代艺术家,尤其是齐白石这一代艺术家所确立的定位和方向。发挥院藏优势,在更广大范围内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责任,也是使命。

  “要让中国经典的作品走出去,我们得主动去找机会。”王明明回忆,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作品第一次出国展览的谈判人,2014年,他在匈牙利国家美术馆只用了20多分钟就敲定了这个项目。当时,王明明受匈牙利国家美术馆总馆长拉斯洛·班的邀请,赴匈交流。对方提出希望来京举办《蒙卡奇和他的时代:世纪之交的匈牙利艺术》展览。礼尚往来,北京画院提出要送齐白石藏品去匈牙利展出。彼时,嵌于北京画院美术馆内的齐白石纪念馆常年陈列齐白石作品已历10年整,走出去,似乎水到渠成。

  “外国人对中国文人画并不了解,作品中的内涵就更难以理解。但齐白石的作品以最简单的手法,表现生活常见之物,朴实的艺术语言能唤起不同国家民族人们的共鸣。”王明明说,齐白石的作品早在1938年就曾在匈牙利展出过,但是大规模、全面的齐白石作品展示,之前还从来没有过。双方一拍即合,决定于2015年举办《天然之趣——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

  但是合作开始后,大家才发现,中国传统绘画经典要走出国门,还面临许多实际问题。就拿悬挂作品来说,西方的美术馆、展览公司、运输公司等面对中国的卷轴画不知该如何处置。“当时我们给每一幅齐白石作品都定制了轴框,但是对方不会把卷轴画挂进轴框。”越是这样,越说明中国传统艺术在全球舞台上的“出镜率”太少,太不为世界所知,就越要努力以经典作品推广中国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今年,齐白石作品展落地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明年还将亮相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将中国传统绘画文化带往世界。

        王明明,一位成名已久的国画家。从青年时期进入北京画院成为一名画家,到担任北京画院院长,他在这座艺术殿堂里度过了人生的黄金40年。于国家、于社会,这40年是改革开放的40年,于他和北京画院,则是在时代求“变”的洪流中,尽一切努力守护传统的40年。

  如今,王明明已卸任北京画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北京美协主席等诸多职务,唯独还保留了两个头衔——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大匠之门》丛书主编。丛书每个季度出版一期,以中国传统绘画、书法为核心,旁涉其他经典艺术,集学术、研究、欣赏、普及和传播于一体。他说,这是要“向读者呈现一套凝聚前人艺术智慧,经得起历史考验,能够留在书架上的书”。(李洋)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