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业界名家

时间中的回忆 乔迁的王临乙(组图)

2019-08-23 08:17:05  来源:北京晚报

  

王临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卅运动”前

  一九三六年秋,王临乙由徐悲鸿推荐到北平艺专出任雕塑系教授。该年底,即匆匆赴法,依照约定迎娶了美丽的新娘。新娘至此随夫改姓:王,并以名字Renée的谐音汉译:合内。次年二月,两人同返北平。

  此后八年,国破山河在。王临乙夫妇紧随北平艺专一路流亡,直至重庆才歇住了脚。一九四六年,徐悲鸿函请王临乙、吴作人一起赴北平重建艺专。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美术学院成立,王临乙担任雕塑系主任,更因行政能力兼任了总务长(吴作人为教务长)。

  一九五二年,王临乙被指有贪污行为,在职务被一并撤销的同时,还被隔离审查数月。此间,遭遇“逼供信”,以致曾两度自杀。王合内闻讯后,向重病在家的院长徐悲鸿申诉,后由徐抱病向美院上级部门文化部反映,经仔细核实后解除了对王临乙的审查。副院长江丰在全院大会上正式通报宣布王临乙无贪污问题,并予以致歉。但其原有职务并未恢复。一九五三年,王临乙受命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卅运动浮雕主稿。同年,徐悲鸿病逝。

  据说,一九五二年后,王临乙性情大变,往往沉默寡言。不知是否可以说,此也“因祸得福”,沉默寡言的他,由此避过了后来的运动。而延安出身的江丰,则未能躲过,成为美术界当年的一大新闻。王临乙、王合内先后于一九九七年、二零零零年殁去,无子女。家中物品种种,不知如何处置?前几年,网上偶现王临乙在一九五三年三月二十五日与江丰的谈话记录稿,字迹潦草,不易辨认,但“我没有贪污”字样,不时出现。

  洋溢胡同有数处房屋,曾是一九四六年时的艺专宿舍,王临乙夫妇住17号,14号住过吴作人、李宗津和宋步云(一说沈宝基)。47号住着冯法祀、艾中信、董希文一干人等。那时,吴作人还在单身,直到两年后与萧淑芳结婚才搬去水磨胡同49号。王临乙、王合内在此时期,买下了35号小院,此后便一直住在洋溢胡同。一九九四年夫妇俩将洋溢胡同35号188.3平方米的住房和200平方米的院落产权一起捐给了中央美术学院。

  王临乙是上海人。照理说与我有同乡之谊,但我们一直以普通话交流。在王临乙的各种文字中,对王的家世罕有涉及。只知道出身中医世家,在考入上海美专前,曾就读于上海求实中学。上海老城厢近老西门的文庙路上,确曾有过一所求实中学,不知是不是王临乙求学过的那一所?

  洋溢胡同35号肯定洋溢过欢乐,也曾弥漫过悲伤……和痛苦。随着两位老人的告别,35号小院和洋溢胡同渐行渐远。大约在一九九零年代末期、新世纪来临之前,洋溢胡同也寿终正寝了,从北京地图上彻底灰飞烟灭。

  煤渣胡同的新居虽说新房子,但在我的记忆里总觉得是幽暗的,许是窗外的高树遮挡了本该登堂入室的阳光。屋子里似有暮气在缓缓流动,最仿佛是晚春无力的风紧贴着将凋未谢的花瓣。暗香既已散去,但仔细地嗅,仍能觉着微微的近乎腐朽的醉意。初闻之,醺然,再闻之,醺醺然矣。墙上,挂着一张吴作人在年轻时给年轻王合内画的半身油画。人生的长文章,跌宕起伏,此时即将收官。王临乙和王合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雕塑作品,散落在房间的各处,如同那文章中的一群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或省略号等等,表达着迥异而丰富的情感……那一天,是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一日。上午。春光佳美,甚。2019.5.22   

  王临乙谈艺录

  绝不是一件小型雕塑按比例放大了就可以成为大型雕塑,正如同把一所小型房屋式样的建筑按比例放大,不可能成为一座好看的大厦一样。它们是不同的体裁,处理手法、表现技巧也都是各有特点的。一般说来,小型雕塑比较更重视细部的处理和生动性,而大型纪念碑雕塑概括性和“建筑性”(浑厚稳重的整体感、大的组织结构、大面的处理等等)往往显得更重要,也更要求思想的深刻。为什么作为小型雕塑很好的作品,放大了完全可能十分难看?因为按比例放大之后,小型作品的细部处理和生动性等长处不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短处却突出了,作品的思想内容也因而不能很好地表达。反过来,小型雕塑用大型纪念性雕塑方法来做,也不尽妥当,在有的情况下容易流于一般化。

  擅长小型雕塑的人也不一定同时擅长大型雕塑,反之也一样。比如罗丹,就特别擅长做架上雕塑,布尔代尔就擅长做建筑性的;两人的风格也全然不同。当然,这两者的区别不是绝对的,更不是互相排斥的,还有种种例外情况;我们也完全需要提倡“一专多能”,多学些本领。但这里面确有区别,有“专”的问题。如果区别没有弄清楚,在做小稿子时,以及从小稿上审查决定时,也就不能很好考虑做成大像后的效果。我们曾会有过这种情况:在小稿时看觉得很好,制成大件作品,却使人不满意。尽管在主题、内容、思想性方面都没有问题,但是做成大件效果不好,放出去不受看,作品仍然是失败的,也造成损失。一件大型纪念性雕塑放出去看的人多,影响也大,应当分外慎重。

  ——王临乙《谈大型雕塑和建筑上的雕塑》(1959年)(吴霖)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