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不能泛娱乐化 -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传统手工艺不能泛娱乐化

2018-07-25 08:08:4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促使我写这篇短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触动:一是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观者的眼球,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比较关注技艺的“诀窍” “绝招”“秘诀”“工巧”等方面的问题,抹杀其审美功用和文化意义,用一种猎奇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二是近几年,我参加一些国内、国际关于传统手工艺的学术研讨会,在多个场所听到一些学者和专家关于手工艺的主题报告,他们常将传统手工艺与浪漫人生、怡情养生、释怀苦闷、诗意生活、田园农家、解放身心、人性的完美、精神自由等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哲学的概念结合起来。这样泛娱乐化的报道和发言令我困惑。其实,这是一些媒体工作者、学者和专家对传统手艺一厢情愿的描述,对历史传统缺乏认识,对工艺技术的发展变迁了解不充分。

  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其内里往往具有极深厚的文化内涵。大多与当时的等级观念、思想意识、礼制习俗、社会文化、名物制度、地域风物、科学技术、技艺的发展沿革等因素相互关联在一起。匠人制作出来的产品不仅凝聚了手艺人的技术、技巧、技能,同时还囊括匠人的审美智慧和自由灵性,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属性,既有硬性的物质技术,又有柔性的审美精神,体现了工与艺的结合,蕴含了由技入道的可能性。丰富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手工制品的双重性功能构成了传统手工技艺的历史特征和民族特性。

  自汉代武帝之后,中国社会即形成了以士夫为中心、农民为基层、工匠和商人为旁枝的“四民社会”, 匠人的地位虽然位居商人之前,但整体来讲他们比商人过得清贫得多,艰苦很多。关注手工艺人所处的时代,成长之路是打开传统手工艺的一把钥匙。匠人是手工技艺的主体,既是技艺的拥有者,又是技艺的传播和传承者。除了关注他们技艺的优劣、高低以外,还要关注他们的社会地位、生存环境和命运遭遇。在传统社会里工匠的身份也较为复杂,既有从农民阶层走出来的小手工艺人,也有从士夫群体中分化的有文化、有修养的双馨匠人,还有一部分匠人是来自商人,他们有产品,有人脉资源,又有营商头脑,入市行商,成为匠人兼商人。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