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虚胖”的美术馆-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警惕“虚胖”的美术馆

目前国内公共美术馆建设的几大误区

2019-08-14 09:28: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苏州博物馆以其“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理念成为城市更新的样板。

  编者按:《公共美术馆建设标准》自2018年11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加强和规范美术馆规划选址、建设规模、功能内容、设备配备,提高美术馆建设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国各地的新建美术馆项目不断上马,有的相继投入使用。专家指出,不断升级的硬件建设固然可喜,软件的水平提升更为迫切。因为它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前几天回浙江老家,听说家乡要建一个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新美术馆,如此“大手笔”的确令人鼓舞。放眼全国,美术馆建设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无论是省一级,还是地市级,普遍是越建越巨大。但在笔者看来,部分新建美术馆存在“虚胖”的状况,折射出人们在认知上的误区,有必要引起社会各方面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的关注。

  现象一:无论在省里还是地市,美术馆建设动辄投资数亿元、面积数万平方米,然而,新馆建成的喜悦还未褪去,摆在每一位馆长面前的难题就出现了:拿什么去填充这些宏大的公共空间?此外,长期维持一个如此庞大美术馆的正常运行,也是地方政府一笔沉重的财政负担。

  问题一:美术馆的硬件与软件存在巨大缺口

  中国的美术馆建设明显有别于西方国家。西方的美术馆绝大部分是先有藏品再建馆,其展示空间主要用于做藏品的固定陈列,只有小部分用于做3个月至6个月不等的临时展览。而中国的很多新建美术馆往往藏品资源有限,有些在建成之初几乎没有什么藏品,因此很少会设立常设展厅,大部分都需要用临时展览去填充。这就意味着,如果美术馆面积越大,展览的数量就要越多。然而,现阶段国内优质的展览资源十分有限,专业从事学术研究和展览策划的人才也很缺乏。因此,新建美术馆的硬件与软件极不相称。

  有必要强调的是,美术馆整体建设中,硬件只是第一步,重头戏是后续大量的软件建设,比如收藏、研究、展览,以及人才培养。否则美术馆就难以正常运作,影响其文化职能的发挥,但这些恰恰是一些地方决策者们始料未及的。

  众所周知,打造一座成功的美术馆,藏品才是立馆之本,没有优质的藏品资源和相应的典藏研究,那么美术馆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外,作为美术馆主业的展览,不仅需要优质的专业的人才,还需要经费来保证实施。如今美术馆专业化的人才基本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美术馆,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引入机制以及在职人员的培训机制,才能让美术馆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