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品立身 为时代画像-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大家讲堂

以作品立身 为时代画像

2019-10-18 09:39:48  来源:新华日报

  论创新 创作如何更好地践行创新使命?

  上“传”下“接”是当下最重要的两个动作

  李鸿良(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昆剧院院长)

  在江苏,昆曲观众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年轻化、高学历的观众比例越来越高,外国观众也纷纷赶来“追剧”,我感觉到这是整体时代的进步。因为江苏真正把文化惠民做到了实处,才能让昆曲做大做强,让人们从昆曲中接受中国式的审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昆曲要和当下生活发生紧密的联系,必须继往开来,薪火相传。江苏省昆剧院始终坚持“戏以人传”。其实,传承两个字也可以变作“承传”,上传下接,我认为这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两个动作。从第一代的张继青到石小梅、胡锦芳等第二代;到李鸿良、孔爱萍、钱振荣等第三代;再到施夏明、徐思佳、单雯、张争耀等江苏昆曲阵地上特别受欢迎的第四代,省昆目前在人才培育方面形成了少见的“健康梯队”。第五代的孩子们即将在明年九月步入实习期,相信他们会让大家看到昆曲更加亮丽的未来。

  为传统艺术融入“创新”血脉

  任洁(青年古筝表演艺术家)

  总书记的讲话对我的艺术之路是不断精进的激励,更是一种精神鼓舞。

  10月11日晚,我的《筝语江南》亮相紫金文化艺术节舞台,在这场音乐会中,我与墨语古筝乐团、江苏女子民族乐团的青年演奏家们一起展现了筝乐里的江南。今天有粉丝给我留言,称自己17年前曾经看过我的独奏会,现在他仍然赶来观看,让我十分感动,这让我看到了民乐在当下展现的蓬勃生命力,也让我对民乐的未来充满信心!

  目前我已举办过古筝音乐会两百多场。在艺术道路上,我一直坚信,创新是文艺作品的生命。如何让古筝这种古老的乐器融入当下的血液?我在表演中以古筝表演艺术为主体,结合民族器乐、多媒体、舞蹈、微舞剧、书画、摄影等多种表现形式,重新包装、跨界整合,探寻传统文化的创新形式和古筝艺术的现代表达,使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力图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和喜爱。

  让更亲切的大师形象走进人们心里

  黄戈(傅抱石纪念馆馆长)

  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这一理念深深地体现在傅抱石先生的创作历程中。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先生最早开始探索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带领江苏画家进行“两万三千里写生”,在北京主持《山河新貌》画展,用传统笔墨表达新中国热火朝天的建设,饱含民族情怀底色的艺术语言,既影响了同时代的画家,引领了江苏画坛的开阔气象,也让他受到了人民的广泛爱戴。

  如何继承与弘扬傅抱石先生的艺术精神?如今,我们不仅要纪念他、研究他,还要通过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这样一位伟大的中国艺术家。其实,傅先生不仅是杰出的画家,在书法、篆刻、美术理论等方面都卓有成就,他的创作经历和人生历程,对当下艺术家有着深刻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接下来,傅抱石纪念馆将通过策划丰富、新颖的展陈、讲座等文化活动,借助VR、AR等新媒体技术,让更加真实、丰满、亲切的傅抱石形象走进人们心里。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