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明清人物画的启示-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公开课

回看明清人物画的启示

2017-10-24 09:51: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人物画里的情境味道

  北京画院美术馆明清人物画展展出画作包含了唐寅、仇英、曾鲸、吴伟等重要人物画家,种类上侍女、道释、肖像无一不包,足以窥见人物画从明至清末的发展脉络。事实上,明清人物画专题是一个被长期关注的主题,展览名称“笔砚写成七尺躯”源自清代画家华喦《自画像》中的题诗:“起坐捉笔砚,写我躯七尺”。展览的四个部分包括:性耽贪玩泉与石——雅事,笔端刷却世间尘——写真,画中红袖今安在——蛾眉,色相分明各奇古——道释。在“雅事”板块,展示的是明清之际文人雅士或吹箫抚琴、品砚赏石,或登高远游、听泉观溪的生活环境与审美品位;“写真”板块则以写实为基础的写真像,使观者一览生动的先人形态,同时为我们研究明清历史、民俗、服饰和美术史留下了丰富的图像资料;在“蛾眉”部分,将明清画史中知名女性画家作品及以女性为描绘主题的画作集中呈现,我们或可从中了解明清时期女性的闺阁生活与独特才华;在“道释”部分,观者可见明清之际涌现出的张路、金农、罗聘等一批擅长道释人物的画家,远追唐宋写意传统又融自家笔意的道释题材作品。

  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薛良介绍:“不同于以前的单纯记录主人公真实面容的肖像画,明清之际的文人画家进行人物画创作,多以简约纯粹的人物形象表现画中意趣,主张体现画中人与画中景的呼应融合,将正经威严的‘证件照’转换成富有文人雅趣的‘自拍照’。所以,此次展览也重点定位于展现明清时期人物画中独有的‘情与境’,观众可以从这些精彩的画作中感受古人的精神世界。”“我希望通过这些作品来帮助今天的艺术家或者对艺术感兴趣的观众,解决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人物画的情与境,即通过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情趣、身份地位,而明清的画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如是说道。

  一位观众写道:“现场展出的故宫藏金农册页有两开很有意思,《礼佛图》为金农自画像,《昔年曾见》画的是金农的意中人正抱膝长思。金农佛前所求为何?佳人树下长思为谁?细细想来让人联想到许多故事。”而金农的山水册页中一幅《荷塘旧忆》中题字为:“荷花开了,银堂悄悄,新凉早,碧翅蜻蜓多少?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风,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类似的文辞情境,已然超越了简单的“人物画”概念。

  为了营造一个情境相生的观展空间,北京画院美术馆策展团队在空间设计上,依据展览作品的单元划分,以“门”“亭”“园”“室”“窗”“景”串联展线与板块造景,引观众入境,让观众更好地与画作共情。“红与金的主颜色设定,像极了即将迎来的秋,有相思之情,有闲雅之逸。一幅幅展出作品中,画中人讲述了一个个有情之景,画中故事场景被移到了展厅中成为展览设计的主角。主题形象的造型创意来源于‘亭’与‘宫灯’,入门进亭,停驻观景,观景人也在被人观。宫灯一亮,浓缩的其实便是背后那一幅幅人物画图景。展厅中,既有闺阁中的读书人,又有花树下横笛而吹的仕女。一处皆一景,一景有一情,以人述事、引人共情。”薛良介绍。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