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如何传承区域非遗-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公开课

地方高校如何传承区域非遗

2019-02-12 08:51:44  来源:人民网

  地方高校要构建非遗传承体系

  地方高校构建区域性非遗传承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做好两大团队构建。

  一是学术团队。地方高校学术团队的构建,有助于非遗保护传承理论体系的创建,也可避免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盲目性。团队学科结构可由传统的单一学科结构转向跨学科结构,成员结构可由同缘结构转为异缘结构。

  二是教学团队。构建“专业教师+传承人+专家”的教学团队。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可以采用“1+1”教学模式,即由一个专业教师和一个非遗传承人共同开设一门非遗课程,专业教师负责理论讲授,非遗传承人负责实践教学。同时邀请非遗研究专家经常性地开展相关讲座,进行理论提升。

  第二,探索多元课堂。

  区域性非遗仅靠国家法定意义上的非遗“传承人”来传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众多的有志者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中来,地方高校学生就是优秀传承者的潜在人选。因此要积极探索各类课堂中的教学模式,构建区域性非遗课程体系。

  第一课堂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可在第一课堂中设置区域性非遗独立式课程和渗透式课程。独立式课程指专门开设非遗类课程,可在相关文科类专业中开设非遗类的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在全校范围内则可以开设非遗类的公共选修课。渗透式课程是指在相关课程中渗透进区域性非遗的内容。

  第二课堂以学生社团为主要形式。首先可组建一些专门性的非遗类社团,如戏曲社、茶艺社、木偶社、古琴社等;其次可在一些普通类的社团中有意识地开展区域性非遗项目的传承活动。

  第三课堂则是前面两类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主要以暑期社会实践、短学期、课题研究等为抓手,定期组织学生到非遗原生地进行调查学习,搜集整理相关非遗资料,撰写非遗调查报告,并进行实践性学习。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区域性非遗研究论文。

  第三,夯实传承平台。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