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爱江南 陈从周的诗情画意-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故事

能不爱江南 陈从周的诗情画意

2018-04-08 09:14:00  来源:新民晚报

  造园之法

  陈从周先生以诗情画意入园林,并不止于鉴赏。在同济大学建筑系(后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执教近半个世纪,育人无数,课堂上欢声笑语,斗室里教授新人,大家风范,高山仰止。于造园技法,陈先生美文数十篇,洋洋洒洒,细分缕析,把园林放在传统文化的大格局里,画龙点睛。动观与观静、对景与借景、大园与小园,人工与自然,这四条是陈从周先生所尤其强调的造园法则。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园专主静观。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陈先生借此以为网师园应静观而拙政园主以动观;他认为园林之动静实为相对而言,动静相伴而生,“静寓动中,动由静出,其变化之多,造景之妙,层出不穷。”这实则是陈先生从传统艺术门类中融会贯通、参悟得出的道理,动静如阴阳之两极,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借景即园内看园外景,如苏州拙政园内遥望北寺塔,无锡寄畅园内观锡山龙光塔。关于此类景象,陈从周先生有专论《建筑中的“借景”问题》详加分析,并指出对景与借景其实是一回事,“借景即园外的对景,”如苏州的大部分园林,园外本来无景可借,而常采用园内对景。拙政园中部有墙隔出枇杷园,内有嘉实亭与玲珑馆,透过北侧月洞门,正好看见枇杷园外、水池之中的假山以及其上的雪香云蔚亭,构成了极好的对景。陈从周先生尤其说,无论借景或对景,所看之景须的是“悠然见”的景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便是不经意间悄然而生的诗情与画意了。

  陈从周先生说园林空间之大小是相对的大小,所谓“无大便无小,无小也无大”。园林的目的在于“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并生出无穷变化。于此“分隔”是重要的手段,苏州园林中围墙回廊甚多,即是这一缘故。如上述拙政园之内院枇杷园,就是分隔的一种。分隔之后还须在于联系,使之隔而不绝,景深、境深便出。陈先生屡屡说大园不能空旷平淡、大而无当,这与李格非所言“多水泉者艰眺望”相通。陈先生对扬州瘦西湖有颇多体会与评价,瘦西湖本是依水而筑的私家园林群,“既分又合,隔院楼台,红杏出墙,历历倒影,宛若图画。”便是分隔与联系之间恰如其分的妙处,说到底,还是画意。

  陈从周先生首创妙论,认为中国园林是人工中见自然,日本园林是自然中见人工。于陈先生这一妙论中,园林中人工与自然之关系可谓穷极。童寯先生曾语日本园林有森林气息,而中国园林即便没有花草树木依然成为园林。两位先生话虽不同,理则相通。苏州园林本身就是人工之作,建筑数量多,山池亦为人造,所以称之为假山。而人工之作的目的,恰在于营造自然的景色与意趣,人工的假山的目的正在于模拟真山的势,传递如入山林的体验。自古文人造园叠山尤其喜用湖石,瘦透漏皱,受自然之力而成,凝聚了自然幻化之意,是传统文化意识中最为“自然”的石头。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