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藏品故事

在山西博物院追寻丝路遗迹

2019-03-04 08:45:06  来源:山西晚报

  粟特地处欧亚陆上交通枢纽,粟特人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从事贸易活动,在周边各文明之间穿梭,游刃有余。东至中国,南至印度,西至波斯、拜占廷,东至蒙古,利之所在,无所不趋。粟特人通过他们的财力和军力来连接和影响当地的政治势力,为自己谋取更长远的政治利益,甚至是商业垄断权。如隋末唐初对李唐王朝的支持。

  检校萨保府是当时管理入华粟特人的官方机构,是中国古代唯一以外国读音设置的官府,是北朝唐代针对大量粟特人流寓中国而特设的官府。隋唐王朝胡汉有别,对汉人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粟特群体区别于汉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并利用自身胡人的身份优势,垄断对外贸易。其实说到萨保府,又不得不提起山西博物院曾在国外展出十年的一件藏品,虞弘墓中的汉白玉石椁,上面刻着丰富的中西亚图像资料。

  这石椁1999年在太原市王郭村被发现,根据墓志铭,得知墓主人为虞弘夫妇。虞弘,鱼国尉纥驎城人,13岁任柔然高官,曾代表国家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出使北齐时被留任。相继在北齐、北周和隋三代为官,在北周时,曾任“检校萨保府”一职。

  根据墓志铭,虞弘所提及的的故乡,鱼国到底在哪里,至今学术界仍有争议,目前尚无定论。吉林大学考古专家在对虞弘和他妻子的DNA检验后。鉴定表明虞弘是99%的印度-欧罗巴人种,体质上很可能接近面白多须髯的伊朗人类型,而虞弘夫人遗骨表明她是胡汉混血人种。

  在1400年前的隋唐时期,虞弘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却被政府选用,担任官府要职。并历经北齐、北周和隋三代,由此可见那个时期华夏文明的包容和开放。

  丝绸之路开辟后,西域与内地连为一体,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丝绸西去,佛法东来。在“佛风遗韵”的主题展厅,展览了上到北魏,下至明清的佛教主题的石刻、造像、木雕、壁画、经书、水陆画等等。佛教源于印度,但最初则由印度西北部传到大夏、大月氏、安息、康居,再东逾葱岭传人西城地区,经天山南路的于阗、龟兹等国,进玉门关、阳关而传人中国内地。最初来华的传教者是笃信佛教的中亚各国和西城僧人,而不是印度僧。最初的佛教经典也是先传至于阗、龟兹等地,再传到内地的。据季羡林先生考证,认为汉地最早的佛经皆不是直接从梵文译过来的,而是经过中亚古代语言,特别是吐火罗语。

1 2 3 共3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