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村龙泉雾村探辽瓷-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估值

京西古村龙泉雾村探辽瓷

2019-03-20 09:08:04  来源:北京晚报

  目前,椒园寺遗址处为椒园寺生态园,并无寺庙遗存建筑,唯有两株岁逾千年的古柏。右侧古柏不仅形似昂首奋身的苍龙,且顶端有两条曲枝,酷似一双倔强的龙角,峥嵘伸向天空。左侧的巨柏树围达3米以上,树身凸突巨大树瘤,错落有致,犹如威武凶猛的卧虎。两株古柏非常独特,俗称龙虎二柏,应为寺庙前的古树,至今傲骨峥嵘、历寒不衰。

  从现存的两株古树可以推断,该寺应有上千年历史。千年前正是辽金时期,那时村里设有瓷窑,又是官窑,人口活动频繁,椒园寺附近盛产煤炭,还有石灰窑,是村内烧制辽三彩的主要原材料和燃料。所以在幽雅之地建造庙宇,在当时也是极有可能的。

  龙泉雾采石烧灰的历史,已经有上千年了。永定中学施工时,曾发现一座辽代墓葬,里面有石头加石灰砌成的矮墙,这表明门头沟地区烧制石灰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辽代。除了龙泉雾,妙峰山镇、王平镇、潭柘寺镇都有石灰窑。过去,烧制石灰是门头沟地区的主要产业之一。水泥在建筑上被大量使用,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在此之前,人们建房造屋主要用石灰做黏结物。有了水泥以后,石灰在建筑上用量越来越少,石灰烧制业也渐渐衰落。

  在古代,石灰窑也有窑神。据说窑神是个乞丐,名叫范丹,春秋时期人氏。有一次讨饭回来,他用三块石头支起一口铁锅烧火煮饭,那三块石头恰好是石灰石,经火烧后变成了石灰,抹在炉灶上既结实又美观。后来,人们就用石灰粘砖瓦、抹墙,石灰渐渐成了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范丹也被尊为灰窑行业的祖师爷。农历三月十七日,范丹生日那天,灰窑行业的人们摆设香案,举行隆重祭祀活动。因为范丹也是乞丐的祖师爷,乞丐们届时便来唱喜歌。唱完喜歌不仅可以入席吃喝,还会得到喜钱。

  文化遗产独具特色

  我们沿着村里的曹家台主街游走,几个小学生踩着滑板,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滑出一段距离后,又折返回来,一个红衣女孩身手矫健地在前面滑行,几个男孩在后面紧追不舍。一位在街边闲坐的老人看着他们笑,那笑容在早春的阳光里显得干净而明亮。

  我走到老人身边时,搭讪道,现在的孩子们幸福啊。他点点头,神态安详地说,我们那时候也快活着呢。然后,他望着对面老宅的屋顶以及天边飘浮的云朵,仿佛陷入了对往昔的回忆:“草绿了,我们就到永定河边去放羊,有时还钻到羊肚子下面吸几口鲜奶。那时候的人皮实,不消毒,不太讲卫生,也很少生病。柳树刚发芽时,枝条最软,我们就折下来拧一拧,抽出里面的白芯儿,用那一截儿完整的树皮管做成柳笛,在河滩上呜哇呜哇地吹,一阵阵柳笛声就随着山风飘到天边去了。那是纯天然绿色乐器,粗的、细的、长的、短的,喜欢什么样就做成什么样,需要多少就做多少,柳树上有的是,不用花钱买。我们还挖了胶泥,和好揉匀,捏成窝头形状。深深的窝,薄薄的皮,口朝下,使劲儿往硬地上一摔,泥点飞溅,比炮仗还响。谁的声音最响、炸洞最大,谁就是赢家,赢得的战利品是一块胶泥。现在,村边还是那条永定河,但孩子们已经无法体会到‘摔响窝’的乐趣了。”

  当然,现在的孩子自有其乐趣所在。龙泉雾的文化遗产和孩子们也有很大关系。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童子大鼓老会源远流长,起源于何年何代无从考证。龙泉雾的童子大鼓老会有鼓点40多套,目前留存的花鼓点套路有:“震天雷”、“震地雷”、“慢三锤”、“小鬼推磨”、“喜鹊登枝”、“猴儿剔牙”等。不过,现在会档人员年龄偏大,而表演花钹的孩子们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的原因,练习技巧的时间已经少之又少,传承问题亟待解决。除了童子大鼓老会,龙泉雾的太平秧歌会也有久远的历史,是门头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同于现代秧歌会,也不同于舞台上的秧歌戏。它是由十几个固定角色扮演不同的称谓,身披戏服,手拿道具,组成一个载歌载舞、色彩缤纷的表演团体。表演的角色都是民间“山精鬼怪”的化身,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与曹家台相比,横街和后街狭窄得多,而且到处枝枝杈杈。后街的一座老宅看上去已经荒废很久,木门及门框残缺不全,没有了质感的木头似乎会在雨后长出蘑菇,而门框犹如一双沧桑的老手,搀扶着摇摇欲坠的屋子。新居与老宅混杂,现代文明与历史记忆共同演绎着这个古老山村的传奇。(岳强)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