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85后画家的视角画北京(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创艺之星

两位85后画家的视角画北京(组图)

2018-04-11 08:20:01  来源:北京晚报

  

紫禁城 馥乐 绘

  来到北京快两年了,馥乐对北京的认识也日渐丰满起来。如果说她在旅游的时候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了北京,而在这里工作的日子则让她更加体会到了北京的风貌。馥乐眼中的北京是方正的、规矩的,还会给人端正威严的感觉。但与这种感觉并行的却是城中人的随和以及城市具有的浓厚生活气息。更多的人愿意把这种气息称为烟火气——这是作为居住者的馥乐对于北京的感觉。一座方正的城,却生活着圆融的人。而一座城市能够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其实与城中生活的人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是能在馥乐的言谈中清楚感觉到的。

  作为画家的馥乐觉得“北京有柏林的感觉”。在她看来,艺术家在北京的生活消费和成本比较低,这里有较强的包容性,艺术气氛很活跃。“相较于上海,学术气氛好很多。很多实验性的作品在这里也蛮容易做成,人们也越发接受这些东西。”目前正在举行的第二届北京画廊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较上一届有了很多改观和进步。很多展览很有水平,与欧洲一些大城市已经差距很小了。

  记者提起伦敦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些像北京,馥乐则觉得伦敦生活成本很高,光是维持一个住的地方就很不容易,更不用说要找工作室。而在那里从事艺术工作可能需要从念书开始积累资源。“再加上我觉得西方对于亚洲艺术家其实没有这么包容。很多观众还是会用相对既定的想法和眼光看待艺术家和作品,觉得你应该做出什么样的作品,甚至是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作品。如果一个艺术家不够成熟的话会很受影响的。”馥乐这般说,“北京处于发展阶段,艺术家、画廊其实都在摸索着往前走,包容、宽泛一点,对艺术家来讲自由一些。”这样的北京让馥乐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艺术家都很向往这样的地方”。

  在北京,馥乐也有类似杜汇“秘密基地”的“小角落”。在费家村工作的时候,夜晚很长,馥乐常跟同事去附近的马泉营公园,每天晚上同一时间都会看到很多“大妈”在那跳交际舞,这让她觉得很生活化、很有趣。馥乐也说,虽然不确定未来会一直在北京,但到目前为止她都很喜欢这里。

  4 用画唤醒同龄人的活力

  馥乐对比在英国时遇到的一些不务正业的国内“富二代”,发现在北京遇见的人则“完全不一样”。说到这里,杜汇在一旁补充道:“因为能来北京的人都挺要强、挺想往上走的,凡是能来北京的,都一定是想在北京扎下去。”正是这些要强的人,让杜汇对自己这一代北京“土著”产生了思考。

  在杜汇看来,很多他的同龄人身上确实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他们有些懒惰、不太上进,太图安稳。杜汇觉得“作为北京的新鲜血液,咱是不是可以有点活力”,所以杜汇此次的画作就突出了一个“像”,希望能够用这些一望即知是哪里的景观,“从个人出发,希望通过我的小角度,唤起同龄人的生动记忆,唤起年轻人身上应该有的活力,该有的‘这种劲’。毕竟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其中的年轻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的。”杜汇希望同龄人,哪怕只是他身边一起长起来的各行各业的“发小”,都可以找到特定的方式来书写自己。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画展的分享会还是采访的时候,杜汇一分钟都没有坐下,一直站着,时不时来回走动一下,进行讲解。这与他的创作习惯有关,在创作阶段,杜汇起床吃过东西后就一直站着画画,每天都会画8个小时以上。“画完就睡觉,因为基本上一天就过去了。”杜汇这样说,“有时候这一天要是能画上特别精彩的几笔,睡觉都踏实。”

  采访结束,记者和杜汇、馥乐一起走出屋子来到茶儿胡同里,杜汇走在前面,即便是在下着雨雪的胡同中,他也走得很快。虽然他大学毕业之后就不在胡同住了,但是对于胡同的熟稔与亲切却历久弥新。

  胡同给杜汇留下的痕迹不仅是对这里的熟悉,也影响着他的心态:“画画这事确实不能急,现在就是先把自己的画琢磨明白,慢慢来吧。”一行三人便来到了大路上,杜汇旋即辨出了方向乘车回家去了。馥乐也熟练地上了地铁二号线准备换乘。春雪之中的北京,二人行色匆匆,和这座城市的气息如此同步。 本报记者 袁新雨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