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天气正好,下地干活”-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高端访谈

罗中立:“天气正好,下地干活”

2018-11-23 08:36:55  来源:解放日报

  解放周末:站在今天回望这部作品以及作品这些年给您带来的关注,有什么别样的感受?

  罗中立:一张画能够这样家喻户晓,引发这样持续的讨论,本身就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殊的历史语境。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全国只有《美术》一本艺术类杂志,黑白电视机只能播放一个电视台节目,大家了解信息的渠道相对较窄,一张画、一部电影甚至是一首诗、一首歌都容易被大家记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亲》被大家牢记也不足为奇。

  但另一方面,《父亲》又承载了特殊的时代含义。今天,从技术层面而言,能画出这样一张画的人有很多。但这个纪念碑式的中国农民典型形象在那个历史转折点上出现,触动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也标志着我们国家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我想,是开放的时代造就了《父亲》,而《父亲》也代表了开放的时代。我很幸运能赶上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

  重返校园的我们都特别珍惜时间,你追我赶地画画事实上,开放的时代不仅造就了《父亲》,在这之前,它已经扭转了罗中立的命运。

  1964年,罗中立考入四川美院附中。然而,“文革”期间,他无法从事绘画工作,也无法继续深造,只能成为一名工人,直到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

  当时,大批青年跃跃欲试,想要考入心仪的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在罗中立工作的达县,也有许多热爱绘画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分享自己准备报考学校的消息,还有人请罗中立帮忙一起选画去参加考试。但是,29岁的罗中立没有想过自己也该去试一试。

  后来,经过当时的女友、现在的夫人和其家人的积极动员,罗中立才赶忙选了几幅画跑去报名。罗中立笑称,自己幸运地赶上了“末班车”。

  解放周末:您在高考报名的时候比较被动,为什么?

  罗中立:那时候穿一身劳保服,有劳动皮鞋、手套,一身钢铁工人打扮走在街上是很荣耀的。当时我觉得自己终于脱掉知识分子的皮,走进了工人阶级队伍,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是非常高兴的。另外,那时也已经在和女友谈婚论嫁,准备打一些家具安家了,真没想到要去参加高考。最后是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走了十几里路赶到县城。其实当时报名已经截止,招生组里的老师说:“这是我们川美附中的一个学生,这个同学成绩很好。”这才为我争取到补报的机会,成了这个招生点最后报上名的考生。

  解放周末:当年您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美院附中,后来又顺利考入美院油画系。时隔多年重新进入校园,是什么感受?

  罗中立:和许多同学不一样的是,我是美院的“老同学”。从美院附中到美院,在不同的时代回到了同样的学校。当我走过同样的教室、食堂、宿舍和操场的时候,内心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附中读书的时候正值困难时期,大家都整天饿肚子,但又是最有理想的时候。那时冬天赤着脚在田埂里画画,磨炼自己的意志。满脑子想的就是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这些中国历史上刻苦读书的典故,激励自己努力勤奋。每个星期要画掉10来斤重的纸,回到学校给美术老师看、给前辈师兄看。我是第一名考进去的,后来总有几个同学在追赶我,我想保持优势,所以更加努力。但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我们无法正大光明地努力用功,学习的时候有很大的压力,有时画个画都要偷偷地翻墙出去。

  改革开放之后,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来说,最大的感受是可以自由地画画,不需要再戒备和防范什么。我们终于可以回归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里,遵循其自身的规律,去思考和发展,去努力奋斗。所以从大学起,我就把“天气正好,下地干活”作为我的座右铭。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