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任天的风骨-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界大师

余任天的风骨

2017-10-19 13:25:53  来源:美术报

                

释文:家在浣溪               释文:强其骨  

        在余任天的篆刻生涯中,用心最多,也就40岁以后至60岁之前近20年时间。早年曾跟乡间印人钟石帆学过一段时间,后自悟自刻,间亦涉猎汉印、西泠八家,并未深究。曾有缘与永康应均先生相识,那是一位真正的民间高手。应均为永康市郊应店村人,从小聪颖过人,勤奋好学,然一生坎坷,遂以翰墨为寄。精书法,工兰梅,好诗文篆刻。少年时父亲与兄长先后早逝,遂家道中落,只得与嫂子一起经营酒店糊口。一生落寞,几无荣显,诗文书画修养全凭自学不倦而致。应均诸体均擅,而以行草为善,作品包含金石之气。所书条幅多豪宕激厉,然其书法气多于质,意优于形。受其“我字写自己的,图章也刻自己”的艺术信念启示,余任天开始转益多师。受经济条件掣肘,也为掌握过硬的刀功,他去乡间河滩搜捡硬石,自制印石创刻印章。待初得篆刻之道,余任天刻“归汉室”印,其边款曰:“丙戌十月,余于金石书法,皆以汉为归,因镌是印,示专精也。”

  余任天从报纸上看到邓散木的印蜕,觉得十分契合自己的印风。特别是了解到邓散木原名邓铁,习印初仿邓石如,把印章刻得婉转流动,风格颇似完白山人而自诩。他的书法老师李肃之在离开上海之前,欲将邓铁介绍给上海的印坛领袖吴昌硕。可邓铁认为赵古泥的印比吴昌硕好,故而投拜到赵古泥门下。后来的事实证明,邓铁和赵古泥是投缘的。自邓铁列入赵氏门墙,他于书法篆刻越发痴迷,朝斯夕斯地练,进步可为神速。赵古泥为吴昌硕弟子,受缶老影响,他注重从封泥、砖文、古陶中吸取养分。邓铁随赵古泥学习篆刻不过五年时间,但赵氏的艺术风格却影响了邓铁——邓散木的一生。受赵古泥影响,邓铁重新认识了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如他在“受苍长印”的边款中刻道:“汉人印如和氏璞,不理不知,其可宝也。后之拟汉者多遗神取貌,虎贲之似终复何补。近世惟吴安吉能摘汉人之髓,盖从封泥古陶中旁参得之。”余任天不仅服膺邓散木的印艺,也同时敬重他不做徒子愿做徒孙的独立人格。余任天于是专程去上海拜邓散木为师,决心收束性情,改恣为正,登堂入室,一探汉印真谛。在上海盘桓多日,获得邓师颇多教诲。此后,余任天所刻多通过沪杭两地书信往返,得其指授、批点,印艺精进。

  抗日战争胜利,余任天乘公司回迁,遂辞职至杭州,入在省立西湖博物馆(今浙江博物馆)和省立杭州民众教育馆任职,此后定居杭州。这时期因生活稳定,余任天与黄宾虹、张宗祥等相交,使他的书画艺术有了质的飞跃。解放初上述两馆清理冗员,余任天得知自己在被清理之列,这大大刺伤了他的自尊。余任天愤而辞职,在西湖边赁屋自设“归汉金石书画工作室”,以自己的笔谋自家的生活,并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1956年,经潘天寿多次动员,余任天参加了浙江省文联美术组。他以发展传统绘画为根基,深入浙东地区写生,收集创作素材。他将生活、传统、借鉴三者熔于一炉,探索现代中国画艺术的新路,创作了一批充满时代精神的作品。

1 2 3 4 共4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