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千里江山”重启我们对于山水的感知力-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界大师

愿“千里江山”重启我们对于山水的感知力

品读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个视角

2017-10-24 09:42:27  来源:文汇报

  笔墨与心性的交融

  自元代始,笔墨营造了一个个心性栖息的山水空间,笔墨与心性的交融也成为了后代至今日山水画的永恒命题

  中国的山水画在技法尚未成熟之时,即提出了“澄怀观道”“卧游畅神”等重要的山水画思想。可见山水画的欣赏,不仅仅满足于观者的感官视觉经验,更是要将自然与人的心性连在一起,用心来感知宇宙之道同时又让自然来印照自己的心性。山水画描绘的是山川、河流、草木,表达的则是人与宇宙永恒和谐的关系。画家借笔墨中的山水传达出自己的心性与心境,这是对自然映照的一种方式,也是对生命个体的一种认知。

  唐代画家张璪有一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笔墨经历了五代两宋的千锤百炼,从“师造化”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写实技能,但如何“得心源”又给后世的画家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宋以前的笔墨忙于师造化,向外探寻自然之理,未能真正思索心源,元以后的笔墨多以书法形态进入绘画,不纯以写真为能,于是转向追求心源。心源是人的个体在自然中的缩影,绘画中的自然实则是个体心源的觉醒与显现外部形式。

  山水画家用笔墨的勾、皴、擦、点、染以及飞白、破墨、积墨、没骨等多样的技法,在纸张绢素上留下丰富的形迹,这形迹是画家眼中和心中的山水,更是不同画家各自不同的心迹。此时笔墨是形象,也是心象。元四家中倪云林的笔墨最为高洁,实则源于其心性的印照———孤傲、寡言、洁癖。他笔下的山石以折带皴为之,用笔顿折转换于一瞬间,简练率意、干净利落。画面取景一江两岸,寒坡瘦石,三五株秀木,简之又简。他晚年漂游寄居于太湖间,逸笔草草的笔墨似绝人间烟火,孤傲冷峻,寒气袭人。与此对比的是,他的好友王蒙———元四家中画技最出色的一位,他的心性从他擅长的牛毛解索皴的笔墨中可窥一二:周密、反复,时有不安与纠结。所以他没有云林的“舍得”与“放弃”。

  心性是画家心理、性格、能力、气质的综合表现。笔墨是可变的,程式是可变的,自然是可变的,唯一不易变的是心性。艺术的个性或风格在中国画中就是心性的显现,实际无须刻意创造,因为天地宇宙之间的每个人自有心性也各不相同。画家要做的是澄怀味象,还原自然本真与内心的本真,此时你的笔墨自有风范与面貌。自元代始,笔墨营造了一个个心性栖息的山水空间,笔墨与心性的交融也成为了后代至今日山水画的永恒命题。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