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拉开距离”的当代意义-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界大师

潘天寿“拉开距离”的当代意义

2017-12-13 09:22:28  来源:中国网——艺术中国

  现在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多元”要“和谐”,犹如天之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地之峰原坡泽,人则参替化育。凡有利于“人性”之善的,我们都需要“包容”。多元“和谐”,要有度。中西绘画是世界的两大高峰,保持“高峰”的地位,就需要“拉开距离”。有学者说:“当代中国画的大潮还是中西融合,而不是‘拉开距离’。潘天寿的‘中西拉开距离说’仍有它的价值,是在多元境遇中求并存、求独立的生存策略。”从“价值”的观点看,这是不够的。我两年前在定海沈家门,一次品尝十几种海鲜,却几乎一个味道,而且没有过去来得“鲜”。2015年,我在“杭州国画院创作成果展序”中曾说:“现中国画的时流,一是热闹,光怪陆离,照搬西方模式而炫为‘创新’,空谈‘融洽’,骤然求售,以‘世界化’被矮化、异化;一是笔墨庸弱,‘意思’不高,合而言之,几乎失去了一个体系的光彩。”在平庸化时代,我觉得越是要有特别的东西,因为“多元”就是有各种“元”,一个一个的“元”就是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精神,否则“多元”就变成“一元”了。潘老强调“明豁”、“极至”,强调“格调”,就是“显本色”。艺术贵在同中求异,异即显本色,愈能显本色,愈好。

  因此,“拉开距离”应成为我们现代社会的文化核心和价值观念。“拉开距离”,实际上就是提倡不同的价值。“拉开距离”是有条件的。一是要有“高峰意识”。中西绘画的两个高峰,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理念、方式、方法,中国画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画家要有足够的认识;第二,我们现在政策开放,生活也与以前不同了,比潘老的时代涌进了更多东西,更复杂,经历了更多的观点、观念、方式、方法,有好也有不好,我们要吸收可吸收的成分,而一切吸收,必需中国化——中国有中国的特色,必须化为中国的特色,这实际上在潘先生的话语录里都讲到了,即不能变成洋奴隶、笨子孙,我们要在新的时期里为中国传统增高阔,而不能损害其本身的特点。

  过程与目标是一回事,“拉开距离”不仅是策略,更是目标。“拉开距离”比不中不西的“结合”更好更高,是独立的特立的“一元”。“拉开距离”能更充分地突显中国画的自身特点,发挥中国画的艺术优势。

1 2 3 4 5 6 共6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