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调——李桦笔下的北平(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界名家

南腔北调——李桦笔下的北平(组图)

2018-09-26 08:08:36  来源:北京晚报

1948年徐悲鸿(右一)、吴作人(右二)、齐白石(右三)、李桦(左一)合影

  李桦受邀来到北平

  抗战胜利之后,李桦于1946年抵达上海,主持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的工作。同时,李桦在《时代日报》主编了名为《新木刻》的周刊,在创作木刻的同时也写了很多理论文章,发表于此——这与徐悲鸿到北平几乎同时。徐悲鸿彼时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吴作人、冯法祀说要广纳人才,并且请冯法祀在天津主编《艺术周刊》。冯法祀同时也是李桦的朋友,常向李桦约稿。李桦的几篇评价中外近代画家、作品的文章在《艺术周刊》发表,徐悲鸿也由此知晓李桦下落。

  徐悲鸿之所以会对李桦的下落感兴趣,因他早在1942年就对李桦的木刻表示认可。这一年10月,中国木刻研究会在重庆举办“全国木刻展览会”,徐悲鸿为此写了一篇在李桦看来“热情洋溢”的短文发表在《新民报》上,中间就提到“平心而论,木刻作家,真有勇气,如此次全国木刻展中,古元以外(按,徐悲鸿盛赞古元为‘卓绝的天才’、‘大艺术家’),若李桦已是老前辈,作风日趋沉练,渐有古典形式,有几幅近于Durer(德国艺术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名画《祈祷之手》的作者)……”

  这对当时主攻木刻创作的李桦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尽管李桦是鲁迅大力栽培的青年木刻画家之一,但彼时,木刻仍然被大师们认为是“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另一方面,还有人认为木刻是“洪水猛兽”,不可接近。在李桦看来,徐悲鸿对于他和古元的盛赞体现出了徐悲鸿“对木刻这门革命美术毫无成见,胸怀坦荡”。而徐悲鸿“爱好木刻者,绝不限于左倾的人”之说法,也正是爱艺术、爱人才之正义感的体现。

  就这样,徐悲鸿坚决要既能创作木刻、又有一定理论研究能力的李桦到北平艺专教书,李桦就此来到北平。尽管二人彼此评价都很高,但是两人的首次见面,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激动人心。1947年9月,李桦抵达北平。起着双方“中间人”作用的冯法祀带着李桦去“蜀葵花屋”看望徐悲鸿。李桦被引进后院里,便看到正在树下躺椅上休息的徐悲鸿,让李桦觉得“最奇怪”的是,徐悲鸿额上戴着一个金属箍。后来他才知道,徐悲鸿患有高血压,经常要戴着这个“降压器”。徐悲鸿身体状况不佳,二人也不便多谈,便只是客气一番,徐悲鸿问了一些李桦的旅途情况,便分手了,二人此后的见面也不多。

  彼时北平艺专的暑假已结束,李桦来不及安顿生活的细节,便投入到教学中去了。

1 2 3 4 共4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