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至情至性郑板桥(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分析

“扬州八怪”之至情至性郑板桥(组图)

2018-05-16 08:47:09  来源:北京晚报

郑板桥书法作品拓片

  4 艺术理论上亦有造诣

  郑板桥和“扬州八怪”诸家画的画,在“主流”的宫廷画师看来,简直“俗不可耐”。在“四王”(四位姓王的宫廷画家带头人)被推崇风行的年代,正宗的画,应该从谢赫六法来品评,追求笔墨有古意,构图考究,意境深远。“四王”之首王时敏所绘的《杜甫诗意图册》就是其中上品,画面正上方还盖着 “乾隆御览之宝”的大印。这些画家往往认为画面需高贵典雅、工整精丽、气质脱俗的;在“主流”画家看来,“扬州八怪”这些人,以穷苦百姓的日常生活入画,有时候甚至画社会的阴暗面,怎么就不懂得歌颂太平盛世呢,简直大逆不道!

  所以主流人士称他们的画是“丑八怪”,“扬州八怪”的名号也由此而来。宫廷画家瞧不起郑板桥,但他却自视甚高,越是这样,别人越瞧不起他。

  反映现实生活的特点让“扬州八怪”成了清中期的一股清流,即便有市场介入,他们的作品依然是直抒胸臆的,不会阿谀奉承讨好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的生活,不会粉饰太平画大好千里江山。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他绘制的《群乞图》,是对当时土地兼并、流民失所的深刻揭露;罗贫的《鬼趣图》则更以戏谑、嘲弄的比喻、讽刺手法鞭挞社会。他们的艺术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艺术专为贵族文人雅玩的狭隘范围,这也正是“扬州八怪”的时代意义。

  “扬州八怪”渐渐声名远播,也逐渐获得了皇帝的认可:李鱓、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被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板桥的《樱笋图》,也钤盖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

  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被誉为“诗书画三绝”郑板桥不仅是一位耿介多气的画家,在艺术理论上亦有造诣,还曾在自己的茅屋之前阐发一番。郑板桥家南面中了许多竹子,夏日抽芽,绿荫诱人,在其中坐卧,颇为凉爽舒适。到了秋冬之季节,则取来围屏加以制作,用白纸糊上以作窗户。当风和日暖时,有冻蝇轻撞窗纸,咚咚作响,就像小鼓敲击一般。风拂之下,竹林之中摇曳凌乱。这幅图景在郑燮看来正是“天然图画”。郑板桥自己也说:“我画的这些竹子,都非从老师处习得,而多是窗纸、粉壁、日光和月影相互渗透而得(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在一个清秋之晨,郑板桥迎来了自己的创作热情。郑燮看烟光、日影和露气皆在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流转浮动,胸中便泛起了勃勃的创作渴望。他也坦言,他心中所想的竹子并不是眼中看到的那几株。磨墨、展开纸张再落笔画竹,所画的竹子此刻又不是心中所想的那样了。由此郑燮认识到,在创作法则上确实应该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行构思再作画;但是超乎创作法度之外的妙趣,却又是转瞬即逝的机缘。而这种创作观念,不仅仅适用于作画,同样适用于其他的艺术创作。

  纵观郑板桥的一生会发现,他一直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人——他做官,又讨厌官;他爱钱,但却耻与富商结交,落得一辈子清贫;他喜欢作画,但非要以怪为美;他的“怪”不是怪异,不带贬义,带有的是一种济公般辛辣善良的“怪”。与其说他怪,不如说他是真的“至情至性”。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