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伪”与“好”的纠结-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高端访谈

那些“伪”与“好”的纠结

2018-06-28 08:45: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秋深帖(局部) 元 赵孟頫(落款道昇跪复) 故宫博物院藏

        Q:《兰亭序》及王羲之所有墨迹、王献之墨迹包括《中秋帖》、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张旭《古诗四帖》、《倪宽赞》等名帖,因年代久远,被历代学者不断质疑与考证,我们可否把这些称为“伪好物”?如果是,那么书法范畴中“伪好物”的定义和界定是什么?确定是为真迹摹本的名帖与“伪好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陈传席:王羲之《姨母帖》《初月帖》《上虞帖》《快雪时晴帖》《远宦帖》《平安帖》《丧乱帖》等,甚至大名鼎鼎的《兰亭序》;王献之的《鸭头丸帖》《新妇帖》《地黄汤帖》等,经学者研究都不是真迹,但都是“好物”,“千年书法皆王法”,就是这些“伪好物”影响了中国书法千余年,关键是“好”。《倪宽赞》传为唐褚遂良的书法。但如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所记:“褚河南《倪宽赞》是宋世临本。后有赵子固七跋却真。”“宋世临本”说明非真迹。但元代倪云林即学此临本而成为大书法家、大画家。张旭的《古诗四帖》“惊电激雷,倏忽万里”,怀素的《自叙帖》“惊蛇走虺,骤雨旋风”,皆气势磅礴,千变万化,后世草书多学此。《苦笋帖》是怀素真迹,反而没有《自叙帖》影响大。

  丘新巧:“伪好物”与书法真迹相对,也与拙劣的书法伪作相对。王羲之的一些钩摹本不能算是“伪好物”,可以被视为可靠的王羲之真迹的复制品,其固然不是真迹,然而它也不是“伪”作,因为它所赖以生产出来的母本具有可靠性,我们可以透过这些复制品而最大限度地观察到真迹的样子。复制品产生的原初目的就是为了完全再现原作,复制者必须尽可能将个人因素排除在外,以防由于个人因素带来的扭曲失真。所以复制品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它不是“写”出来的——因为只要是“写”就必然会带来个人的印记,也就必然会扭曲原作。复制品与“伪好物”之间的区别,关键在于“伪”的度,二者固然都包含“伪”的成分,但是这“伪”的度是有差别的。复制品身上“伪”的成分很少,所以在没有真迹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被视为真迹的替代物;但“伪好物”身上“伪”的成分更大,成为作品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具有高度扭曲性的点。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7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