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歌德与建筑艺术(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公开课

陈平:歌德与建筑艺术(组图)

2018-01-16 09:49:54  来源:中国网——艺术中国

  此文讨论的是哥特式建筑,但为何冠以“德意志”之名?歌德后来在自传中做了解释,他“大胆地改变了迄今为止仍带贬义的词‘哥特式建筑风格’,而使用‘德意志建筑’的标题来为我们的民族辩护”,从而“向世人披露了我的爱国思想”。 所以,歌德的主要目的是为哥特式建筑正名,进而鼓吹德国的民族精神,尽管他的前提,即把哥特式建筑看作是德国人的创造,是可商榷的。 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作家和艺术家就认为哥特式是野蛮的、衰落的艺术,这种观念在18世纪欧洲南方与北方仍很流行。就在歌德撰写此文的前一年,柏林作家祖尔策 (J. G. Sulzer,1720—1779) 出版了一部古典主义辞典《美术概论》,就将“哥特式”解释成是粗俗野蛮的代名词。歌德从小在这种观念的环境中长大,所以在他的心目中哥特式是“丑陋不堪、毛发卷曲的鬼怪”。但当歌德身临其境感受这座哥特建筑时,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印象:

  当我一走到教堂面前,就被那景象所深深地震撼,激起的情感真是出人意表!一个完整的巨大的印象激荡着我的心灵,这印象是由上千个和谐的细部构成,因此我虽然可以品味和欣赏,却不能彻悟它的底蕴,有人说,天国的欢乐就近乎于此。多少次,我重新回到它的跟前,以享受这天上人间之乐,以领略我们的兄长在他们的作品中所显示的博识宏才。[5]

  歌德在文中尽情讴歌了这座教堂的美,将它的建筑师埃尔温视为德意志建筑师的杰出代表并引为自豪,称他为“天才”、“我们的兄长”,甚至在该城附近的塞森海姆森林的一棵山毛榉树上刻上建筑师的名字。与埃尔温的伟大业绩相对照,歌德无情地嘲笑挖苦了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尤其是那位赫赫有名的法国建筑理论家洛日耶神父,并对于新古典主义和巴罗克建筑师将规则、圆柱奉为圭臬,追求典雅、圆润的趣味表示不屑一顾。在那个时代,在一般具有“良好趣味”的德国人眼里,法国人是艺术与时尚的老师,只有与法国人打交道才能成为上等人。歌德从小就掌握了法语,欣赏法国宫廷文化,但面对大教堂时他开始斥责自己昨天的爱好。但究其实质不难看出,歌德表达的是一种蔑视权威、蔑视人工气的情绪,他要高扬的是北方的男子气概,他崇尚的是像埃尔温和丢勒这样的北方天才。

  《论德意志建筑》是歌德关注建筑艺术的开端。它虽然不是对建筑史的专门研究,但它的重要性就在于第一次以高亢的热情,激发了人们对于哥特式建筑的崭新体验,从而成为建筑文学的不朽名篇。有趣的是,歌德恰恰是采用了某些古典主义的标准来揭示哥特式建筑的美:建筑的完整性和恢宏效果;建筑的和谐与各部分的完美比例;合于自然的法则(虽然并不是理性主义者心目中的那种自然)等等。就连当时欧洲最热衷于哥特式复兴的英国,也不曾有人写过如此赞美哥特式的文字。从哥特式建筑中看出和谐与比例,看出美,“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这是歌德的荣耀”。这种对于伟大艺术作品的惊奇感和精神体验,来源于年轻诗人对艺术的热情,来源于他面对作品的直觉观察,并非来源于建筑理论传统或专业训练。另一方面,从该文内容来看,歌德对传统建筑理论和当代建筑思潮是十分熟悉的。对歌德来说,天才与规则是不相容的,建筑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艺术,而不是测量的艺术。这篇文章于1773年以小册子的形式化名出版。

  歌德的意大利之行是他艺术观的转折点。在魏玛的11年中,早年埋藏心底的古典文化种子在歌德内心渐渐萌发,他日益感觉到南方在向他召唤,不只一次登上圣哥达山向南方的幸福之邦罗马眺望。最终他于1786年9月3日凌晨不辞而别,独自一人乘上邮车,向着心中的理想之地急驰而去,去作自己的“教育旅行”。

  歌德意大利之行一年零九个月,遍游意大利南北重要古迹,使他获得了第一手古典主义建筑知识。北方威尼斯地区是第一站,他在维琴察考察了帕拉第奥的一系列建筑,包括圆厅别墅(图2)和帕拉第奥剧场,还拜访了建筑师斯卡莫齐 (Bertotti Scamozzi),他或许是帕拉第奥的学生温琴佐·斯卡莫齐的同族传人,就在歌德来访前三年,他编辑出版了一套帕拉第奥全集。歌德在他的《游记》中谦逊地说斯卡莫齐“给了我一些指导”,但他其实在去意大利之前就已对帕拉第奥的著作和建筑十分熟悉了。在下一站帕多瓦,歌德还高兴地购得了帕拉第奥的著作,尽管那是一部铜版复制品。

  在向罗马进发的途中,歌德途经佩鲁贾,拐向西边的翁布里亚小城阿西西,专门探访了座落于市中心广场上的密涅瓦小神庙(图3),这是第一次映入他眼帘的古代建筑物:

  看哪!那值得赞美的建筑物就立于我的眼前:它是我亲眼所见的第一座完整的古代建筑。这是一座朴素的神庙,十分适合于这座小城,但依然是那么完美,设计地那么好,以至于它在任何地方都是一件装饰物。……由于我曾读过维特鲁威和帕拉第奥的书,他们谈到如何建造城镇,如何为神庙和公共建筑选址,所以我对这类建筑抱有极大的敬意。古人做这事有着了不起的自然禀赋。

图2 帕拉第奥,圆厅别墅,维琴察,约1567—1570年

图3 阿西西密涅瓦神庙,建于罗马帝国早期

图4 蒂施拜因,《歌德在罗马平原上》, 1786—1787年,油彩,164厘米×206厘米,法兰克福国立美术学院/国立美术馆藏

1 2 3 4 5 6 共6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