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海上古丝路的历史瞬间-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故事

《下南洋》,海上古丝路的历史瞬间

2018-09-30 08:52:55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草图创作中碰到的最大难题是选择什么情节表现“下南洋”这个大事件。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迁徙——“闯关东”和“下南洋” ,“闯关东”是到东北垦荒,“下南洋”是出洋开垦,“闯”和“下”都体现了一种“开拓”精神,这也是我构思《下南洋》主题的核心。因此,带有强烈驱动感的“下” ,成为构图和选择情节的依据,最后我选定劳工和侨民在码头上船时的情节作为表现内容。当时不管是被“卖猪仔”的劳工,还是“下南洋”开垦“讨生活”的侨民,都是带着一种希望去南洋的,这种背井离乡、出洋谋生的选择,除了生活所迫,同时体现了一种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构图上,一要表现“下”的意思,人物的数量及组合要体现这种“动势” ;二要表现码头、船;三要呈现出时代感——清代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四要有一种历史感,画面要有老照片的感觉,同时要有视觉冲击力。

  当年东南亚各国较落后,华侨吃苦耐劳,对开垦土地、发展农业、橡胶业、开矿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这些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表现时,我以劳工从码头上船“下南洋”的情节表现内容,人物形成“群体”形态,表现当时“下南洋”的人潮;人物组合、动态、表情,要表现出一种离乡背井的伤感、迷茫和对未来“讨生活”的希望,同时体现广西人勇于开拓的精神。画面要呈现当时历史的氛围,要从“不畏艰辛、开拓、创业”的精神状态去表现人物面貌,把“下南洋”历史事件的积极意义体现出来,人物造型要表现广西人的特征,生活道具要有南方特色,凸显地域特点。

  在画面处理上,我尽量接近生活,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不用舞台式的戏剧造型表现,不夸张做作,尽量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历史画的创作,同时反映了作者的历史观,有些画家更强调自己的主观情绪,而我更希望尊重历史、接近历史,营造时代空间的特定性,以历史的眼光判断和反映历史事件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个人对历史的观念认识和感受尽量隐藏在画面的构成因素里,最后画面表达出来的应该是历史事件的“真实”呈现。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创作, 《下南洋》如期完成。通过《下南洋》的创作,我体会到以美术形式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是美术创作的一个文化使命,因为绘画的艺术特征使其比其它艺术形式在表现历史事件时,能更直接、视觉感染力更强地再现历史事件的情景,并把这情景定格在特定的历史空间里,成为永恒的图像。(谢麟)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相关阅读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南京云锦 寸锦寸金

  • 衍生品

    嘉定竹刻:琴心剑胆竹上书

  • 衍生品

    废弃桃木变身工艺品

  • 衍生品

    BOE 画屏:家居装饰新选择

  • 衍生品

    淮阳泥泥狗:远古走来的“活化石”(组...

新闻排行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